一說到門徒倍增,大家通常想到的是按部就班來做:(1)首先是禱告、(2)再來是預備、(3)接著是分享神的好消息、(4)再建造門徒、(5)建立教會、(6)訓練帶領者,(7)然後倍增門徒。
這樣做,國度增長固然看來容易跟進追蹤,因為是直線式按順序走。
問題是,事情不都是這麼進行的,而且也不見得最有效。
如果我們想看見神的國快速的增長,我們必須積極的進行「多管齊下的增長」。
這個「多管齊下」的門徒培育並不是按著順序進行的;很多人傾向認為帶領一個人做門徒是一個線性並按部就班的過程:先有禱告、然後預備、傳福音、門訓、建立教會、訓練帶領者、最後才能讓他們出去倍增門徒。但其實不一定要這麼做! 想像一下,如果下面這線條代表一個人的生命,其中有這五個時間點:(B)出生、(1)第一次聽見福音好消息、(+)決志來跟隨耶穌、(M)開始分享見證和神的救恩、學習帶領人成為
門徒、然後倍增門徒,最後是(D)生命的尾聲。
照這樣看來,如果從第一次聽到耶穌到第一次跟人分享耶穌是誰,算是一個屬靈的世代。但如果我們運用第四課學到的「最好的祝福」模式,時間軸可以變成以下這樣:
這次,一個屬靈世代仍然是從1到M,但你會發現所需的時間大幅縮短了!這樣倍增門徒的方式將帶來巨大的不同,因為效果是加乘的。 情況也可能是人在委身基督之前就已經開始領人作門徒了。例如,你遇見了一個人,他對於關於屬靈的事很有興趣,雖然他還沒準備好要將自己的生命交給耶穌,但他願意聚集朋友和家人一起來了解聖經。我們可以向這種人示範,如何去聚集一群人來分享他們所學的,讓他們再去向別人示範同樣的事;這麼一來,也許在第一個人決定要跟隨耶穌之前,就已經有從他分植出去的小組和領袖了。這表示我們可以在人相信跟隨的過程中一邊培訓他們,而不是只能在一個人得救了之後才能開始培訓。如果是這樣,那麼時間軸可能會是這樣:
這一次,隨著時間的演進(過了幾個世代之後),屬靈世代的生成期縮短為1(第一次聽見)到M(倍增門徒)之間的長度。有時候某群人可能一時無法接受主,或者還沒準備好接受福音,但是他們還是可以照著神的模式來學習,比方說,藉著社區發展或者領袖訓練的機會,他們照樣可以先學習這樣的倍增模式;有一天,當時機成熟,福音進到這個社群,福音就會自然而然以倍增的模式傳開來。這時的時間軸可能會是這樣:
所以,「多管齊下的增長」最關鍵的是要迅速發掘誰是好土。誰會學到了,就照做?這樣的人值得我們花費時間、精神與功夫去尋找,而且我們應該在這些人身上投注心力,付上代價去輔導、訓練他們。當你正在與自己交友圈以外的人互動、做神的工時,找到「好土」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點。這些人是神國在各個地方、民族及關係網絡中擴張增長的關鍵。